Project details
2025年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交流活动(实践调查类)
暂未开始
线上

2025年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交流活动(实践调查类)

项目详情

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交流活动

主题参考

小学组

A1-绿色生活方式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需要紧密围绕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聚焦于低碳出行方式、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共同携起手来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家园。

交流方向:①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与探索;②低碳出行的成效研究

A2-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自然景观文化等,关系人类的福祉。探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有效行动、合理方案,倡导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交流方向:①生物多样性的启发与探索;②探寻生物多样性的奥秘;③生物多样性的监测;④生态系统的修复

初中组

B1-无废校园(垃圾分类)

探索与思考如何在学校进行资源回收、废物减量、循环利用的实践,以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探索具有科技性和创新性的新思路、新方式,通过“无废校园”,倡导无废理念,践行绿色生活,让校园成为全社会搭建“无废城市”建设的桥梁。

交流方向:①探究无废校园创建的有效途径;②无废校园的实践与探索

B2-水资源保护

水是万物之源,是人类社会诞生、发展乃至未来永续发展的唯一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共同利益。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应在其能力范围内努力做到节约用水、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所以,需要探索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方法和途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交流方向:①水资源保护的未来之路;②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高中组

C1-爱粮节粮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粮食安全意识的同时,需要从爱粮节粮的角度创新理念和技术方法,做好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情况调查评估,在食品生产、运输、贮藏、加工、包装、处理、回收、安全管理等环节寻求突破点,开发及应用绿色技术,探索餐饮节约管理的长效机制与手段,与提质增效融合促进、与营养健康协同发展、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探索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加力解决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问题,推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交流方向:①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情况调查评估;②餐饮节约管理的长效机制与手段的探索;③食品绿色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C2-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探索“双碳”视角下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体系建设,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强调提升ESG治理水平,思考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与治理任务,干预企业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交流方向:探索“双碳”视角下的ESG体系建设

高校组

D1-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探索绿色技术发展与应用,主要包含太阳能、风电、核电、地热、燃煤、储能、电网、绿氢等方面的源头减碳类绿色技术,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减污降碳协同等方面的过程降碳类绿色技术,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二氧化碳先进高效捕集示范、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固碳示范等方面的末端固碳类绿色技术。通过绿色技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交流方向:①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现状探究与发展思考;②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D2-碳排放管理

围绕“双碳”主题,探索碳管理,健全碳排放、碳捕捉、碳普惠的监测、量化、管理等措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未来。碳排放控制是做好“双碳”工作的重要基础,需要多途径强化能源管理,多途径优化碳排放资源配置,规范有序控制碳排放。碳捕捉是将工业生产或能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CO2)分离、收集,并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减少其排放到大气中的量,可实现从源头减少碳排放。碳普惠是为了鼓励公众的节能减碳行为而建立的正向引导机制,能够记录和量化公众的低碳行为,通过商业、交易市场和政策等方式来引导和激励公众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从碳排放、碳捕捉、碳普惠角度健全碳足迹核算体系,为各类减污降碳规范、标准等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以社会良性互动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助力多领域高质量发展。

    交流方向:①碳排放管理技术创新;②碳排放权交易研究;③碳排放管理公众参与研究